中国历史上,女主垂帘听政通常会伴生一些特殊政治权势介入、干预政治的气象,甚至会对当时政治构成祸患。所谓特殊政治势力,是指通过非畸形渠道得以参加甚至干涉政治的群体,在中国古代历史上,通常包括外戚、宦官、伶官等等。在以男权为中心的帝制中国,这些特别群体并非政治的主流,但总能因为各种起因左右当时的政治。与前代不同的是,宋代女主在对待外戚问题上比较前代更能自我克制,如武则天、韦皇后等,她们身边有太平公主、上官婉儿等帮忙参议政事,此堪称唐代女主政治之一特色。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聊一聊这个刘皇后。
宋初宦官虽未达到干政、专政甚至害政的地步,但宦官参与政治的环境,对刘太后利用这一势力十分有利。纵观刘太后主政时期,宦官职责主要有五方面。其一就是监督工程建设。其二就是打探百官微细及民间百事。其三就是加入审判有罪的朝廷官员。其四就是领兵作战。其五就是参与编修真宗朝国史。就上述五方面,即可知刘太后把宦官用的恰到好处,使他们在各方面都有利于自己的施为。建设营造等事,很多士大夫本来就反对,故刘太后不能指望士大夫主动主持这些建设工程,因而只能派遣她相比信任的宦官主持。其次,以宦官打探百官及民情,亦是刘太后不得已之事,切实这也是独裁制度本身形成的弊病。然而,大臣士大夫仅仅能从外部对宦官进行抑制,换言之,他们是宦官势力不能迅速发展,权力不能敏捷扩大的外因,真正从内部把持宦官者,应是刘太后本人。纵观宋代历史,无论哪一种势力得以进拜任用,均是得君之专,这是君主专制的天然规则。
延至宋代,北宋仁宗时的刘太后作为首位主政女主。仁宗即位、刘太后初政之时,刘美早已逝去,其子尚处幼齿,真正受到重用的外戚只有钱惟演与马季良。钱惟演之妹乃刘美继室,他在真宗时已是枢密副使,丁谓罢相远贬后他即时被刘太后提拔为枢密使,但未几即因被首相冯拯弹劾而遭撤职。刘太后统治时代,他多次图谋相位,但终因大臣反对而未果。实在,刘太后主政的十一年中,外戚干政非常有限。而且刘太后执政期间,非但不依靠外戚势力,有时候她也有抑制外戚之举。可能说,刘太后这种看待外戚的态度,给宋代其余后妃起了极好的示范作用。其后的宋代垂帘太后,自知在权利与地位上远远不如刘太后,若要保存自己家族,则必须效法刘后,甚至比刘后的立场严厉得多,从而造成了宋代后妃对外戚自我抑制的景象。